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绿水青山,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如今,在神州大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严格制度.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搭建起制度体系“四梁八柱”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
为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重要文件,搭建起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完成了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我国制定和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今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森林法正式实施。9月1日起,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即将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高法、.高检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界定入罪标准,加大惩治力度,形成了高压态势。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介绍,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了68个立法项目,其中有11个是环境资源方面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这个立法规划进行了扩展,把立法项目扩充到102个,环境资源立法项目增加到18个。
在地方层面,生态环保立法也蹄疾步稳地推进。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法治与体制研究部主任殷培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立、改、废工作非常活跃,截至去年年底,地方性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已达1247件,治理与保护法制化进程明显提速。
生态环保法律体系不断..,其他法律的制修订也充分体现“绿色”原则。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开篇就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法典的相关条文,既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也体现了新时代对公民的要求。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保障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扎实推进。
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厚植绿色文化沃土,严格规范社会细胞的行为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众成为保护绿水青山的行动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景象,不断展现在我们面前。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94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0.1%,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提升,我国已经走上绿色发展的快车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严格制度.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定能迎来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 环保..参与陕西竣工验收:倡导更绿色发展
- 陕西竣工环保验收完成:未达标企业将受处罚
- 陕西竣工环保验收结果揭晓: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 陕西竣工环保验收方案:实现更严格的监督
- 陕西竣工环保验收
- 陕西竣工环保验收显示成效:多家企业通过认可
- 陕西竣工环保验收: 新一轮评估即将展开
- 陕西环保验收标准更新,企业需知
- 陕西环保验收流程..解析
- 竣工项目如何通过陕西环保验收?